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26.21
  • 學位論文

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潘麗珠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寫作主旨在探析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對其小說文本進行視覺、聽覺及嗅、味、觸覺的通感藝術手法考察,探究其心理與美感的表現,分析各種通感出現次數,及整理其三種通感類型的表現次數。茲將六章摘要,略述如下: 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探討張愛玲小說藝術與通感藝術的相關研究,規畫研究範圍,提出研究方法,陳述研究進路,以及概論通感的界說與審美表現,分從心理機制和認知語言學現象,重要文論和修辭學的通感辭格,作說法的比較與意義的闡明,小結出通感定義,列舉文學上通感的例證、美感表現,歸納其類型。 第二章與第三章,以視覺通感中色彩、人與景物的心理與美感為分析視角,先闡明視覺通感與心理美感之間的關聯,再從張愛玲小說中諸多的色彩意象,考察其心理與美感意涵。整理出張愛玲小說中,短篇、中篇、長篇的各感官通感次數,與三種通感類型出現次數一覽表。針對張愛玲所有文本的視覺通感手法,選出三篇代表作品,深入考察其心理與美感表現。並依通感三種類型,歸納其視覺通感表現為人與景物的感覺挪移、人與景物的意象疊加、人與景物的心象互通,細擇文例以代表、說明。 第四章以聽覺通感的心理與美感為分析視角,先說明聽覺通感與心理美感之間有何關聯,再考察張愛玲小說的聽覺通感藝術手法。對張愛玲所有文本的聽覺通感手法,挑出三篇代表作品細梳文本,分析其心理與美感表現。並依通感三種類型,歸納其聽覺通感表現為聲音的感覺挪移、聲音的意象疊加、聲音的心象互通,精擇可資代表文例加以探討。 第五章以嗅、味、觸覺通感的心理與美感為分析視角,先說明嗅、味、觸覺通感與心理美感之間有何關聯,再考察張愛玲小說的嗅、味、觸覺通感藝術手法。針對張愛玲所有文本的嗅、味、觸覺通感手法,揀定三篇代表作品詳察文本,分析其心理與美感表現。並依通感三種類型,歸納為嗅、味、觸覺的感覺挪移、意象疊加、心象互通,揀選文例加以品鑑。 第六章總結「張愛玲小說通感藝術手法」的整體研究成果。

關鍵字

張愛玲 通感 小說

參考文獻


李元洛著:《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初版1刷,2007年7月2版1刷。
周芬伶著:《孔雀藍調》,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1日初版1刷。
黃武忠著:《小說經驗》,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 月第1版第1刷。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3月10日平版2刷。
劉雨著:《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被引用紀錄


黃郁婷(2012)。新奢華巧克力包裝之共感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6/NUTC.2012.000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