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29.23
  • 學位論文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中共現代化之背景與影響

指導教授 : 吳安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今日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化政策的起點。本論文是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之前、之後的史實,研究中國大陸現代化的背景和影響。 本論文共分為五個部分。第壹部分,是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的範圍。第貳部分,說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包括意識形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等方面。在意識形態背景方面,探討中共在「個人」vs.「國家」、「左」vs.「右」、「鬥爭」vs.「反鬥爭」及「凡是論」vs.「實踐論」四方面意識形態的內容及發展。在政治背景方面,探討毛澤東的死亡、「四人幫」的下台以及華國鋒與鄧小平之爭,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有何影響。在經濟背景方面,探討中國大陸經濟落後的原因、農村要求經濟改革以及公有制經濟不合歷史潮流的結果和影響。在社會背景方面,探討中國大陸人民對「無產階級社會」中的「階級鬥爭」、「上山下鄉」制度與知識份子工農化、勞動化的不滿,以及文革後知識分子如何覺醒。在軍事背景方面,探討中共軍隊和黨的一體化、共軍對「現代化」的要求以及共軍和鄧小平關係密切等等對中共改革開放的影響。在外交背景方面,探討中共與蘇聯、美國及日本關係轉變對中共改革開放有何影響。另外說明中共在戰略及經濟的考量下的對外開放政策。 第參部分,說明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及「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會議前的情勢、會議原定的議題、會議決定的事項及分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內容。第肆部分,說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影響。在政治影響方面,探討鄧小平的「平反冤假錯案」及重新評價毛澤東思想及地位的原因。及為了使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更穩固,所實行黨政體制的改革。在經濟影響方面,探討鄧小平支持農村經濟改革,使「包產到戶」取代了「人民公社」,並連帶地使鄉鎮企業興起的內容和影響。而國有企業的改革包括了(1)放權讓利;(2)「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整為輔」;(3)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4)推行「利改稅」制度;(5)實施「政企分離」原則;(6)實行「職務工資制」;(7)實行「勞動合同制」;(8)建立「中央銀行制度」等等。另外在對外開放方面,探討設立了經濟特區的影響。在社會方面,說明中國大陸各階層、城鄉及地區之間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情形。探討由於改革開放,產生大批「民工潮」的社會問題。同時,也探討改革開放使得中國大陸人民的生活方式日漸西式化,價值觀改變的影響。在軍事影響方面,說明了中共實行武器裝備及國防科技現代化、精簡軍隊,並加強軍人教育和訓練,使國防現代化的影響。在外交影響方面,說明中共提出對外開放,改變了過去閉關自守的政策,與蘇聯、美國及日本的關係日漸改善,並加強彼此經貿關係。 在對台灣的政策上,說明中共由「解放台灣」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台灣,但仍不允許台灣獨立、不放棄武力犯台的經過和影響。 第伍部分的結論,主要是敘述筆者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以及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之看法。並說明中共在意識形態影響方面,雖不再強調「階級鬥爭」,但仍面臨在「四個堅持」、「反和平演變」及不放棄武力犯台的現代化過程中所出現的「體、用」矛盾。

參考文獻


何 頻:《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初版。
阮 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韓文甫:《鄧小平傳──革命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文匯報》,香港。

被引用紀錄


許瓊方(200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2106
馬鎮歐(2011)。胡耀邦的生平及其作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2182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