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2.80
  • 學位論文

稚子何辜?殺害親生子女之「母親」生命歷程研究

指導教授 : 許華孚Hua-Fu Hsu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探討殺害親生子女的母親其生命歷程重要事件對犯罪行為的影響。研究目的在於藉由對殺子婦女進行研究,並深入瞭解犯罪行為人生命歷程重要事件,企圖掌握其生活慣習與脈絡,並進一步形成女性殺子前之可能情境探討。因研究對象數量稀少,且較無法進行大量樣本的研究,據此,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三名女性殺子受刑人為訪談對象,針對其個別經驗與主觀想法進行質性經驗資料的蒐集。 研究結果發現,這三名個案有以下共同特徵:原生家庭狀況均屬於正常家庭;個案青春期的非行行為導致早婚或奉子成婚;因此有非計畫性生育的子女、生命歷程中的重大事件來多來自於感情糾紛、精神狀況不佳(兩位)、缺乏人際網絡支持、無酗酒或藥物濫用歷史、犯罪手法多不使用武器且案發後無逃匿企圖等。此外,研究亦發現殺子女性在犯案前,普遍存在著以下幾點危險狀況,包括情緒或精神異常困擾、缺乏人際網絡支持、青春期的非行行為等。研究最後也以資料分析結果提出具體的實務建議與後續研究建議。

關鍵字

殺人犯罪

參考文獻


王婷(2013)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受刑人生命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Browne, A. (1987). When battered women kill.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D’Orban, P. (1979). Women who kill their childre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4, 560-571.
Felson, R. B. , & Messner, S. F. (1998). Disentangling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intimacy on victim precipitation on homicide. Criminology, 36(2), 405-423.
Geoffrey, R. M. , & Steven, J.S. (1998). Maternal filicide: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4(5), 679-68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