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167.99
  • 期刊

地方給付行政的法律保留概念:以新竹縣政府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改革為例

摘要


本文嘗試透過新竹縣政府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改革的引子,分析敬老生活津貼的定位並非強制性基礎年金,而應該是社會救助。當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沒有立法設立社會保險法制時,國民不能本於憲法上基本權利的依據,取得原始給付請求權,要求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履行給付義務;反之,社會救助領域涉及最低生活所需資源時,國民基於憲法第15 條生存權、第155 條老弱殘廢之扶助與救濟以及增修條文第10 條第8 項國家應重視社會救助,對社會救助應優先編列預算,取得原始給付請求權。但是給付條件與金額,仍然交立法者決定之。社會救助被歸類給付行政之一環,按釋字443 號創建的「層級化法律保留理論」,原則上無須有法律保留的適用,但涉及重大公益的實現時,例外須有規範密度較鬆的法律或法規命令的依據。新竹縣敬老福利生活津貼發放作業注意事項實為行政規則,不符合層級化法律保留理論強調重大公益的實現,應有法律保留的適用的要求,應盡速通過新竹縣敬老福利生活津貼自治條例。

參考文獻


李建良(2003)。從憲法觀點論軍公教優惠存款的存廢問題。政大法學評論。78,2-36。
吳庚(201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三民。
吳庚、陳淳文(2015)。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臺北市:三民。
蘇永欽編(2006)。部門憲法。臺北市:元照。
孫迺翊(2012)。社會給付權利之憲法保障與社會政策之形成空間。臺大法學論叢。41(2),445-5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