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37.210
  • 期刊

自由主義公民教育的意義及其容忍多元的限制

The Meanings of Liberal Civic Education and the Boundaries of Its Tolerance

摘要


當代的民主政治的形成是奠基於自由主義的一些理想之上,所以我們要推動自由民主社會的公民教育,來維持政治社群的穩定,就必須對於自由主義有更透徹的瞭解。面對多元文化的群體,自由主義應如何來進行公民教育?有學者認為容忍的理想一直是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容忍似乎可以為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提供一個特殊的橋樑。但自由主義身為一套特殊的價值觀,其不可能容忍所有的學說思想,而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於教育學生支持政治制度與社會價值,並且擔負公民的責任,所以其又必然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向」。在這裡引發出自由主義公民教育的一些核心問題:在肯認多元群體的自由社會中,什麼是公民教育的適當內涵?什麼是當代自由主義容忍多元理想的限制?而當代自由主義的合格公民又需要符合什麼特質?本文的目的就是嘗試回答上述的問題,以探討當代自由主義在從事「有意識的社會再製」之公民教育時所秉持的理念和內涵,並且闡明其限制之處。

參考文獻


林火旺()。
周志宏(2001)。教育義務與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誰的義務。月旦法學雜誌。15,7-8。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貿施。台北:師苑。
中國時報(11.28 9版, 12.2 15版, 12.3 15版)
聯合報(5.6 6版)

被引用紀錄


程筠琪(2008)。儒學,公民,與道德教育:以孟子,康德,亞里斯多德的對比展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154942
黃堃恒(2015)。我國高中公民科教育政策之回應性評估〔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3198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