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81.99
  • 期刊

疥瘡-如何診斷?如何有效治療?

摘要


疥瘡是皮膚科常見的傳染病之一,為人疥蟎(Sarcoptesscabiei var. hominis)所引起,其為專一人類寄生蟲,只感染人。典型疥瘡病人,身上平均只有10-20隻疥蟎。疥瘡透過2種途徑傳染,主要經由直接皮膚接觸傳染,少見透過間接接觸共用物品傳染的方式。初次感染疥瘡,症狀需約2-6週後才會開始出現,包括全身紅疹和搔癢,尤其在深夜和凌晨癢感最劇,如果家人和親密伴侶也有相同症狀,就要高度懷疑罹患疥瘡。疥蟎會在指縫/腳縫、腋下、乳暈、陰莖、肚臍、肛門附近、腳踝和腳內側等,形成蟲穴道,此為診斷線索。皮膚科醫師可在此處進行皮屑檢查,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疥蟎和其蟲卵存在。疥瘡治療分為三面向,分別為病人本身、接觸者和環境。臺灣已有第一線的治療藥物,且健保皆有給付,包括外用百滅寧藥膏(Permethrin cream)和口服Ivermectin藥錠,治癒率皆高達90%。疥瘡並不可怕,只要瞭解疥瘡的傳染途徑和臨床症狀,就不需過度恐慌,同時把握治療三面向,就能避免進一步傳染,成功治療。疥瘡可以說是皮膚科最讓人害怕的疾病之一,不在於嚴重度,而是害怕於它的傳染性,深怕一得到,身邊的人也一同感染,但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我們該如何面對疥瘡,有幾個問題可以讓大家先思考,人疥瘡會經由動物感染?疥蟎會跳或飛嗎?疥蟎離開人體,仍可以存活?或能存活多久?疥瘡病人身上,平均帶有幾隻疥蟎?10隻,50隻,100隻,1000隻?只要一接觸到疥瘡病人(例如握手、擁抱),就可能會感染?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陳素珠、王玉秀(2024)。協助一位外籍看護工照顧年長血液透析病人疥瘡感染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41(2),94-105。https://doi.org/10.6692/KJN.202408_41(2).0009
温淑婷、蔡珮芸、簡銀杏、張露文(2023)。提升呼吸照護病房單位人員疥瘡照護能力改善專案高雄護理雜誌40(2),43-57。https://doi.org/10.6692/KJN.202308_40(2).00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