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77.98
  • 期刊

文獻性質與學術發展:論《說文解字》在宋代從字書到六書學的新開展

A Dual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e of Documents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The Inventional Application of Shuo Wun Jie Zih in Song-From a Dictionary to the Paradigm of Liu Shu Learning

摘要


文獻編纂之初自有體例,然一時之制難應百世之需,若文獻傳遞過程中能因某些媒觸而適合後世需求,其性質、價值將因新需求而被重新認知、定位,往往能延續文獻生命。文獻性質轉變與當時學術、社會、文化發展密切相關。《說文》文獻性質於宋代的轉變是開出六書學,實為《說文》學史重要關鍵。本文先考察宋代之前《說文》文獻性質的二次轉變;其次,就宋代學術發展脈絡推論能產生六書學的四項學術誘因以及鄭樵確立六書學的學術史意義。

關鍵字

字書 字樣 字帖 六書

參考文獻


段玉裁(1999)。說文解字注,15卷上。23a。
清謝啟昆(1997)。小學考。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張其昀(1998)。說文學源流考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張其昀。說文學源流考略
清謝啟昆(1997)。小學考。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