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48.47
  • 期刊

「《六藝》由史而經」-張爾田對經史關係之論述及其學術歸趨

Six Classics Are From History to Canon-Zhang Er-Tiang's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on and History and His Intellectual Appulsion

摘要


本文旨在討論張爾田關於經史次序先後之安排,及其論說背後的學術歸趣。對經學家而言,自章學誠「《六經》皆史」之說出,經學與史學之關係日漸緊張,經學有被史學同化的趨勢。張爾田以出於《公羊》學的價值立場,對經史關係次序做重新安排。張氏雖援實齋論史學之意,然對其「《六經》皆史」之說並不愜意,以為無助於說明自孔子以後,《六藝》為經典的事實。所以他採取今文家的觀念,以孔子刪定《六藝》為機制與轉折,提出「《六藝》由史而經」之說,既承認《六藝》為史,為先王之政典;也照顧到孔子以降,《六藝》為經典的歷史事實。同時在經、史之間,他以經學的今文、古文概念劃分之,認為經是今文,史是古文。今文與古文既是經與史之別,也是政與教之別。在他心目中教高於政,故潛藏著今文高於古文,經高於史的價值意識。所以雖名其書為《史微》,強調對實齋史學的推崇,然其價值根源,仍是浪漫文人的《公羊》學傳統。這一點,可以從他反覆的為《公羊》學辯護中看出來。

關鍵字

張爾田 經學 史學 今文學 古文學

參考文獻


清張之洞(1917)。張文農公詩集。上海:集益書局。
周予同(1990)。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陳寅格(1981)。陳寅格文集一。臺北:里仁書局。
夏曾佑(1968)。中國古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笑川(2006)。經史與政教-從《史微》看張爾田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解讀。史林。6,184。

被引用紀錄


陳秋龍(2011)。張爾田的經史思想與文化關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15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