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20.44
  • 期刊

中國文化和産後憂鬰症

Chinese Culture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摘要


西方國家産後憂鬰的發生率是8.2%至34%。美國衛生署公佈消除憂鬰是公元2000年的國家衛生政策之一,並稱憂鬰爲「不必要的受苦」。相對於西方國家所發表的高發生率和研究報告,台灣這方面的研究報告並不多,有關之文獻也認爲中國人沒有産後憂鬰的問題。中國人坐月子的産後習俗被認爲是一種社會支持,可預防産後憂鬰症的發生。中國文化與典型的中國人性格也可能影響産後憂鬰的發生。第一.中國人不善於口語上表達憂鬰,中國穀語上沒有字眼足以表達憂鬰的心情。第二.中國傳統教導要壓抑情感的表達,身體化症狀及抱怨是社會所認同且接受的疾病征象。第三.傳統的中國女性稟持操之在外的信念事認命。第四.傳統中國家庭緊密的成員關係給予産婦很好的魂。雖然過去的文獻支持中國社會沒有産後憂鬰的現象,但這說法有待重新評估。最近,陳氏第人(民83)的研究發現台灣産後憂鬰的盛行率是40.3%。台灣産婦的心理健康應被重新評估與重視,才能促婚姻和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並列摘要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Mao, C. W. (2009). 消費者道德判斷:在中華文化影響之下 [master's thesis, Yuan Ze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838/YZU.2009.00293
許美雅(2014)。產後護理機構的需求評估--以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131
薛雯冰(2005)。越南籍配偶在台灣生育保健相關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8035242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