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53.191

摘要


流行病學和臨床的研究均顯示,任何年齡居女性均比男性憂鬱,且女性憂鬱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荷爾蒙及女性社會地位都可能是原因。心理社會因素的解釋,認爲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是憂鬱的主因。佛洛依德學派認爲小女孩發現自己缺少優等器官陰莖,自戀的傷害導致自卑而易於憂鬱;有些精神分析學學認爲女性比男性希望被愛和被重視,這種目標的壓力使女性容易發生憂鬱。從物體關係理論觀之,女性在憂鬱上的突顯是因爲較畏時間的情感依附於母親,不易適應長大後情感依附關係的重建。在自我一關係理論,失落是憂鬱的主要議題,最常造成女性憂鬱的失落是親密關係的中斷或衡突。認知理論認爲憂鬱症候羣包括思考過程和思考內容扭曲,資訊處理過程功能障礙造成對自我、世界和未來的過度負向評價,女性若有輕度憂鬱可能選擇性地誘發更負向的識知,如此更加重憂鬱心情,形成惡性循環。文中建議了女性憂鬱防治之道。

關鍵字

女性 憂鬱 認知理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women depression cognitive theory

被引用紀錄


陳慧敏(2009)。男性性別角色特質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市廣告業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663
張雅雯(2009)。女性憂鬱症患者在婚姻衝突中權力與情感之敘說分析 —以家中主要賺食者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318
曾銀貞(2007)。社區老人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4/CSMU.2007.00010
劉小菁(2005)。養護機構老人健康狀態與憂鬱相關性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4/CSMU.2005.00073
簡春娥(2012)。以場地論探討憂鬱症患者的智謀能力〔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2/KMU.2012.00099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