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5.211
  • 期刊

由營造健康社區看基層衛生組織

Health Center in Healthy Communities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行政院衛生署於1999年提出「社區健康營造」的計畫政策,台北市各區除了積極參與外,實則於 1997 年台北市衛生所已脫離了門診醫療的工作,全權擔負起照顧社區或公共衛生的功能角色。「健康社區」此項含括所有公共衛生業務的「新瓶」,由基層的衛生所擔負起協助推動的角色,自然不免與舊業務、舊制度的運作,起了一些衝突,使得衛生所在協助上有力不足殆的地方。這些問題大致可分為:1.醫療、保健體系分與合的討論;2.龐大官僚體系運作的問題;3.業務、行政協助部門的分工合作不足;4.工作模式的省思及現有觀念的重新調整與建立;5.相關領域人才的協助基層;6.業務人才的養成與留任基層;7.民間團體與公務部門角色的相互定位與說明。藉由各問題的討論,希望能提出一些衛生所在營造健康社區所產生的困境,同時提出基層的組織應該是彈性大且應變力強的架構,工作人員也應是優秀者參與,由於必須與民間團體互動,所以必要時也可以有一「界面」的工作人員,組織人員以工作小組的方式組成,但是不能忽略業務人才的養成,以及人事、會計制度的格配,如此才能在這政策中走出基層衛生組織的新路。

關鍵字

健康社區 衛生所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healthy communities health center

被引用紀錄


游伯村(2002)。從參與衛生所活動之西湖鄉鄉民探討該鄉之社區健康促進方案〔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7-1704200714494927
洪美珠(2004)。影響社區健康營造中心運作成效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7-1704200714571033
林佳汶(2008)。健康城市的建構與社區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與士林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901200816453100
范明瑛(2011)。台灣醫療通譯現況調查:以新北市衛生所通譯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483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