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38.134
  • 期刊

我國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平臺建置策略之規劃

摘要


近年來,各國企業逐漸出現「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之思潮(註1),企業開始不再拘泥於使用內部研發成果,而開始藉助外部的研發資源進行研發創新;相對地,持有智慧財產權之企業與學術研究機構,也逐漸脫離以往純粹利用專利排他權保護研發成果的模式,而開始藉由授權、共同投資或成立新創公司等方式將企業或學術研究機構內部研發成果移轉出去供其他人運用,以回收研發投入的成本,進一步開創智慧財產權的附加價值;我國雖然於1998年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之立法,希望能夠促進智慧財產的流通與應用,而學術研究機構歷年來所取得之專利數量亦逐漸增加,然而,專利之品質,以及其附加價值之擴大仍有待提升,是否能達於上述創新模式的運作水準,仍待觀察。我國學者即曾於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重要課題討論案(註2),指出目前我國高科技產業界有國際專利數量、品質及保護度不足;學術研究機構技轉組織能量不足;技術移轉之產業網絡待強化;智財服務者規模小,專業能力及產業網絡不足;國內業者對於早期技術或購置專利備而不用之意願不高,以及過多法規限制等問題。由於以上諸多不足,我國企業急需進行更多之技轉及授權。為因應開放式創新的時代潮流,鼓勵企業、研究機構與大學利用技術移轉創造智慧財產的附加價值,應當分階段建立活化產、學、研之研發成果整合運用機制,其中第一階段應由政府推動建置具國際競爭力之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單位及機制,第二階段則係鼓勵民間成立智財管理公司,若要依序建置,早日建構完善之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平臺,當係活化我國技術商品化之重要基礎。前述討論案中各界對我國當時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平臺發展之狀況,多已進行各項檢討,在經過2年多以來的時空演變之後,現今正是重新檢討我國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平臺建置策略之時機。本文將先勾勒出理想中智慧財產價值流通平臺之輪廓,其次對國際上以及我國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平臺之發展近況進行介紹,再對於我國智慧財產加值流通平臺未來之建置策略提出檢討,並於最後提出本文之結論。

被引用紀錄


馬傲倫(2012)。我國科學技術研發成果運用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100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