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80.18
  • 期刊

九O年代女性創傷記憶小說中的重新記憶政治:以陳燁《泥河》、李昂《迷園》與朱天心〈古都〉為例

The Polities of Rememory in the 1990s Taiwanese Fietion that Thematizes Women's Traunatic Memories: The Instances of Chen Yeh Li Ang, and Chu Tien-Hsin

摘要


本文以陳煒《泥河》、李昂《迷園》與朱天心〈古都〉為例,探討九O年代涉及國族創傷的女性創傷記憶的小說中的重新記憶政治。並將之放置於兩個脈絡:一是八O年代以來的台灣政治小說,男一則是六O年代以來與國族有關的女性創傷(記憶)的小說。《泥河》中的重新記憶顯現了一個歷史充滿缺口、塗抹的悲情台灣。女主角歷經的性別壓迫和二二八的創傷記憶未經治療,遂癱瘓、扭曲了她的生命,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身分混雜。《迷園》從八O年代台灣商人的崛起回看二二八,又讓女主角在性愛關係裡解決國族和性別宰制的創傷,脫離了「悲情台灣」的格局,試圖建構一個繼往開來、讓女性實際參與的國族寓言。〈古都〉的重新記憶透過敘述者的自我異化而無心插柳地再現台灣在多次被殖民過程中的異化與錯置,另方面卻也反照出反殖民的本土精神不絕如縷。

參考文獻


Caruth, Cathy(1996).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Daily, Gary W.(1992).The Celebration of the Fantastic: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Tenth Anniversa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antastic in the Arts.
Rich, Adrienne(1986).Blood, Bread, and Poetry: Selected Prose, 1979-1985.
PaulRicoeur,Ricoeur(1999).Questioning Ethics: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Philosophy.
平路(1995)。行道天涯

被引用紀錄


陳宜屏(2009)。論李昂小說中的女性問題之呈現〔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1037
張淑華(2013)。九〇年代崛起台灣女性作家的創傷書寫——以鍾文音、郝譽翔和陳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466
陳姿瑾(2009)。女�城:論90年代以後臺北城市文化變遷與「新世代」女性小說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3227
黃于青(2006)。鹿港書寫—李昂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34882
于桂芳(2007)。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438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