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70.93
  • 期刊

末日啟示錄:論陳映真小說中的記憶政治

The Apocalypse on the Judgment Day: A Study on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Chen Ying-cheng's Novels

摘要


當代後殖民理論中,記憶政治(politics of memory)一詞被用來指稱「記憶」是被殖民者用來對抗殖民者的污名化、無視化,藉以恢復我族歷史的工具,具有「抵殖民」的政治性意涵。陳映真小說中的記憶政治,是其「反主流意識型態」的表現,他「召喚」他的記憶與歷史認知,藉此來對抗、修正統治者或群眾的記憶與歷史認知,其效應有如是一則「末日啟示錄」。陳映真六O年代作品雖沒有寫出記憶中的政治,但早期創作那些萎死的人物,說明了陳氏果真是帶著政治記憶的小說家。八O年代「白色恐怖系列」小說是他召喚記憶中理想、人格的表現,他的階級與民族認同於此皆表露無遺。世紀末新作《忠孝公園》,執意、露骨地描寫台灣人的黑暗之心,更說明了陳反帝、反親日、反台獨派的理念。他採取了「嘲諷」而非「憐憫」的方式來寫墮落的台灣人,但新作裡並未維持他理想主義的高度。啟示錄反倒成了黑色的符籙,著實殊堪深思。

參考文獻


孔誥烽(1997)。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聯合報
王德威(2001)。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
聯合報
聯合報

被引用紀錄


石筱珮(2015)。陳映真的小說書寫與社會實踐析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880
張立本(2018)。苦悶與超克:歷史-現實感的陳映真文學與思想脈動探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286
詹閔旭(2008)。跨界地方認同政治:李永平小說(1968-1998)與台灣鄉土文學脈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002201314301135
羅正晏(2009)。壓迫與抵抗—鍾理和作品中的後殖民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3242
呂毓軒(2010)。苦悶的象徵:陳映真早期小說(1959-1966)文藝典故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90120111140124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