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170.100
  • 期刊

亞美研究在台灣

Asian American in Taiwan: Transnational Asian/American Culture, Ethnic Market, and Overseas Students

摘要


亞美研究進入台灣學界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了。在全球化浪潮洶湧,族裔市場熱絡的今天,亞美研究在台灣,相當程度依然被收束在美國文學研究的大脈絡之下。本文試圖跳脫這樣的研究取向,進一步去思考台灣與亞美的關係:亞美社群與亞美研究的發展與台灣究竟是處在什麼樣的關係之中?台灣學界引進亞美觀點,翻譯亞美文學又是怎樣的一種文化介入?台灣亞美研究的獨特性又在哪襄?亞美的視野又能夠為在地的台灣現狀帶來什麼樣的啟發與批判?究竟,我們為什麼談亞美?透過重新討論留學生文學,並以白先勇的短篇小說〈芝加哥之死〉為例,本文首先指出1970年代的冷戰歷史結構與離散現象,是思考亞美在台灣重要的文化政治脈絡,有助於將台灣的亞美研究導向一個具有跨國視野的思考架構。在跨國研究的視野裏,亞美研究所提醒的,其質是反省亞洲與美國在地緣政治與文化想像上的交界關係的必要性。將台灣放到亞/美研究的議程上,透過思考台灣在全球知識體系裏的位置,亞美研究在台灣,將不只是美國族裔研究或弱勢論述的邊緣環結,而會是能夠集結批判能量的第三空間。

參考文獻


David, Palumbo-Liu(2002).Multiculturalism Now: Civilization, National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th.Boundary 2.29(2),112-113.
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齊邦媛(1990)。千年之淚
戴錦華(1999)。鏡城地形圖:當代文化書寫語研究

被引用紀錄


林家綺(2008)。華文文學中的離散主題:六七○年代「台灣留學生文學」研究──以白先勇、張系國、李永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061
陳泳任(2003)。從阿多諾非同一性思維反思視覺設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300527
Chen, S. T. (2017). 形式與歷史:吳茗秀《三郎》及林柏薇《財富絲帶》中的台美身份發聲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4172
陳孟君(2014)。神聖與虛構:兩岸當代小說中「國家神話」與「新歷史敘事」之辯證〔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2036
許琇惠(2014)。地方文化活動之協力治理分析─以新北市永和區「仲夏夜之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846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