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14.32
  • 期刊

從角色扮演談觀影的沒入經驗:以《臥虎藏龍》及《花樣年華》為例

摘要


本文將嚐試以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Phenomenologyof Perception)中所涉及對身體、感官、空間的觀念分析《臥虎藏龍》及《花樣年華》中的「沒入」(immersion),並希望以此為基礎,對現今援引現象學理論討論觀影經驗的電影批評作出進一步的闡釋和分析。這兩部電影雖然看似不相關,但其實旨在探討同一個問題,即主體在所處環境中是如何透過身體與環境的交流互動,而產生主體的改變。這樣的經驗正合乎梅洛龐蒂對主體和客體之無法二分,互相依存的講法,主體並非超然於物外,而是生活在物中,是被環境所引導,被空間所誘惑。此外,此處所探討的「沒入」觀念,主要的啟發是來自當代文化研究所關心的兩個現象:一是御虛文化(cyberculture)的討論;一是波西亞(Jean Baudrillard)對消費社會中物體系凌駕一切而引起的人/物關係變化的詮釋。職是之故,本文亦將嚐試探討主體沒入御虛空間及物體系之後可能的結果,並區別現象學式的沒入和這二種沒入之間的差異,進而探討「沒入」的可能發展,以期釐清現象學理論被挪用為電影批評時可能開展的新面向。

參考文獻


JeanBaudrillard,Baudrillard(2003).Passwords.
JeanBaudrillard,Baudrillard(1998).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
JeanBaudrillard,Baudrillard(1996).The System of Objects.
WalterBenjamin,Benjamin(1968).Illuminations.
Bruno, Giuliana(2002).Atlas of Emotion: Journey in Art, Architecture, and Film.

被引用紀錄


魏子菁(2011)。〈幻境〉-實擬虛境,超越現實的水墨造境〔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09092011131534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