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41.193
  • 期刊
  • OpenAccess

共黨國家的文武關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於探討以蘇聯和中共為代表的共黨國家的文武關係。除了一般性的描述共黨國家文武關係的模型、體制、本質和衝突以外,並以蘇聯和中共為例,論述其文武關係的理論和演變。第一,在文武關係的模型分類上,共黨國家是屬於「主觀統制」、「黨控制」、「滲透」、「革命軍」、「共產主義」和「全民皆兵」型;第二,在體制上,是以黨領軍的制度設計,黨權凌駕軍權,政工制度是黨控制軍隊的主要工具;第三,黨軍關係的本質是黨軍一體化,具有「共生」、「雙重角色」的特徵;第四,在黨霸權領導下,即使有衝突,也都能在體制內化解。第五,在中蘇共文武關係的比較研究上,蘇聯較傾向於「聯合」模式,中共則傾向於「共生」模式;蘇聯已瓦解,但其黨軍關係模式仍可用以解釋其他共黨國家的黨軍互動現象;中共的黨軍關係發展,則有朝向專業化的傾向。

被引用紀錄


李昇訓(2011)。美國與中共「軍文關係」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1247
安德烈(2014)。軍事專業主義對中共黨軍關係的衝擊 —以1995-1996年台海危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2225
王志嵩(2006)。中共中央軍委會變遷之研究(1949-1976)〔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35773
沈世一(2010)。我國文武關係探討-以國防體制之「文人領軍」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03776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