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1.131
  • 期刊
  • OpenAccess

台灣商業畫廊經紀方式之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畫廊採用經紀方式對畫家而言,可照顧、提攜、支援…幫助畫家,讓畫家面對今日社會分工日細,還能專注於創作。對畫廊而言,畫廊投入許多心力與財力,為能將投入的成本回收,畫廊莫不提昇自己經商的專業眼光,來過濾篩選畫家,也督促業主深入鑽研相關知識來充實自己。由此可看出,畫廊經紀方式可積極的拓展藝術市場,又可消極的持續獲得畫作來源,也是畫廊建立知名度與聲譽的方式之一。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為基礎,對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有效分析資料,將畫廊採用經紀方式的發展歷程,分太極畫廊採用當時的摸索起步、企業體制進入經營畫廊的發展時期、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成立爭取權益的平穩推動、採用經紀方式的畫廊業主陸續中止與畫家的經紀關係,成立的畫廊又未再採用經紀方式的停頓時期等四個階段。雖各階段發展脈絡間的區隔並不明顯,卻可發現一個共同的看法,尌是這些畫廊都在找適合自己運作的方式。藝術市場除採用經紀方式外,還有代理、寄賣、買斷等經營模式。這些經營方式間的界線,又多有重疊與模糊不易分辨。因此,畫廊只需採用適合自己經營的方式,甚至混雜一併採用也是被認可,且業者更可藉不同的經營模式,了解之間的異同及互補彼此的不足。

被引用紀錄


蘇王佑(2009)。消費者對通路選擇之研究─以藝術畫作購買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1182
吳佳霖(2011)。台灣青年藝術家躋身藝術產業之環境條件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11.00013
陳奕璇(2011)。臺灣獨立音樂廠牌與創作者合作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1.00004
張閔俞(2017)。追尋時代激盪中的自我:戰後畫家劉耿一與台灣意識的興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008
郭維新(2011)。藝術供給與不確定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4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