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16.18
  • 期刊

中國大陸的發展型權威政治演變的過程及其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

The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al Authoritarianism in China and Its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摘要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以後形成的中國政治體制或結構,在政治學上如何歸類?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當下大陸的中國人生活在什麼樣的政治結構裹?這無疑是政治學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迄今,國際政治學界還較少有學者對中國這樣一個從社會主義全能體制(或社會主義極權體制)自然演化過來的新型政治結構做過類型學考察。這一結構肯定不能再歸類為政治學中的極權政體(Totalitarian regime),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威權型政體,當然更不是競爭性的多元民主政體。如何判斷這一結構的類型特徵?可以說這是對政治學界提出的一個問題。 當下中國的政治體制,是從社會主義全能體制中演化過來的,它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具備了威權體制的一些基本特微,如政治控制僅限於與政治穩定有關的那些方面,政治控制的範圍已經相對放寬,社會、經濟與文化領域出現相對的多元化,意識形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逐漸淡出等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發展型權威政治模式,我把它稱之為「後全能主義的技術專家治國的權威主義模式」。下面將對改革開放過程如何形成這樣一種轉型體制,作一些簡要的分析,然後,從幾個方面來談一談這一政治體制對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唐傳瑚(2013)。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國家權力與NGO自主性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797
黃國鈞(2008)。正式政治VS.非正式政治: 從制度化與派系因素解讀中共省級人事權力的行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217
黃寶瑛(2009)。兩岸宗教交流模式之研究〈1987-2008〉--以政教關係論述〔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555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