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82.79

被引用紀錄


沈婉霖(2013)。《莊子‧內篇》語言詮釋--以〈齊物論〉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249
李宜航(2011)。《莊子》中的「知」與「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1091
韓京悳(2008)。論郭象《莊子注》中修養論的可能性-以「天道」與「心性」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10575
郭芳如(2007)。莊子論超越生命困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179
陳寅清(2021)。跨越隱喻的鴻溝-論森舸瀾道家容器隱喻研究的開創性與可議性師大學報66(1),67-88。https://doi.org/10.6210/JNTNU.202103_66(1).0003

延伸閱讀


  • 陳百希(1962)。莊子其人現代學人(4),189-198。https://doi.org/10.7066/CTQ.196202.0189
  • 葉海煙(1992)。莊子的人的哲學哲學與文化19(1),1201-1211。https://doi.org/10.7065/MRPC.199201.1201
  • 張振東(1961)。莊子的人生觀現代學人(3),99-126。https://doi.org/10.7066/CTQ.196111.0099
  • 傅佩榮(1988)。莊子人觀的基本結構哲學與文化15(1),61-72。https://doi.org/10.7065/MRPC.198801.0061
  • 曾昭旭(1991)。論莊子的整體存在感與人我相通感鵝湖月刊(193),13-16。https://doi.org/10.29652/LM.199107.0003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