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04.224
  • 期刊

台北市都市景觀計畫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摘要


都市景觀包括活動景觀和實質景觀兩個層面。以「場所精神」(The Spirit of Place)的觀點來看,活動景觀是一個場所空間的靈魂;實質環境的景觀是支配靈魂的軀體和骨架。這個軀體和骨架的品質和設計應要按活動的內涵特性和需要為依據。本研究乃係基於此觀點出發,探尋台北市區內各個自成特色的活動領域圈(Domain),和具有活動強度高之活動路徑(Acting Path),二者加以串連構成一個都出一市空間結構之領域圈模型。 由此都市景觀領域圈模型,衍生系列之都市設計空間架構系統,是為都市景觀在計畫尺度和設計尺度兩方面之準則。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彭紹雯(2016)。從環境行為觀察探討中原大學設計合院之空間使用模式語言〔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704
潘以恩(2012)。室內都市空間特質初探〔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200852
莊婷婷(2010)。台灣傳統市場的場所精神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000643
林純萱(2005)。公共樓梯設計之儀典性與景觀性表現趨向研究-從西方歷史樓梯設計模式之脈絡探討〔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500080
許玲睿(2013)。藝文空間意象之研究:初探臺北市中山堂之場所性〔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13.0022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