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商品,是指經過交換而使產權轉移的物品,其間不論是以實物、貨幣或信用憑證進行支付的物品,皆可稱為商品。所謂貿易,即將產地各異的物品,互行交易的活動,包括將產品由收購、運輸到銷售的整個流程。此活動行之於國內者為國內貿易,行之於國際間者稱國際貿易。中國由於幅員廣袤,物產豐富,加上農業發達、生產技術進步。因此,在近代以前,一般人民生活物資幾乎不需要向境外交換。反之,一些創產物品如絲綢、茶葉、瓷器等,特別受到異國青睞,成為對外輸出的主要物品。宋代對外貿易除與西北諸國進行陸路交易外,海路貿易實達於高峰,即以絲綢、瓷器等物品交易南海諸國所產香藥、犀象、珠玉等物,而有陶瓷之路、香藥貿易之稱。本文所論東北亞諸國,包括北方的遼、夏、金國,以及東北方的高麗、日本。其時,身居儒家文化核心地位的宋人,面對來自北方強大民族對峙的壓力,以及乘著東南海外貿易勃興的浪潮,其與東北亞諸國,如何因應與互動,值得深究。本文以商品貿易為面相,逐一探討後,再由宏觀角度論其互動關係,盼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