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30.227
  • 期刊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全國性動態青年活動之歷史變遷

摘要


救國團的活動,40年來吸引了眾多青年的參與,普受肯定,但仍有部份批評之聲,而40年來台灣社會變化極多,救國團的動態活動轉變如何?這些均是促使筆者研究的動機。 本文以歷史研究法為主軸,並參考休閒、教育之基礎理論來撰述。文中依救國團活動的四個分期構成各章,而活動的目標、項目與内容、參與人員和場地設施使用情形形成各節,並依休閒活動之分類將它分成動静態,其中動態活動計有五大類。 初期救國團活動並未明示目標,但,反共復國則是其最終的目標。而國家、社會的需要,以及青年身心發展亦在其目標中常提示。 至於活動的項目與內容方面,初期結合戰時所需之技能予以訓練,戰鬥與休閒相結合,此後休閒育樂成分逐漸加重,後期更將活動舉辦至國外。 而參與活動的人員,高中生往往是參加活動最多的成員,大專生則曾在寒假中超越高中生的人數。早期男生參加活動的人數多於女生,但後期則女略多於男。 初期救國團並無本身所屬場地設施,至青年訓練活動期始陸續增建。而軍方、學校、機關亦提供場地支援,在後期更經常租用民間場所。 綜合活動的目標、项目與內容、活動的參與人員以及場地設施的使用方面,救國團的活動乃顺應國內環境潮流、引導休閒意識、供給各類青年參與機會、提供合適場所,對青年之休間教育具正面的價值。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蔡正芸(2014)。走出來的台灣意識?徒步環島的行旅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169
李偉松(2006)。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3492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