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77.105

摘要


睡眠是一種生理行爲狀態,其特徵是身體只有極少的活動,且幾乎意識不到外面的世界。我們一生中大約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上,然而在今日文明社會中卻有愈來愈多的内外在因素影響著我們的睡眠,例如物理環境因素、身體疾病、精神疾病、藥物、壓力……等,因此睡眠相關之問題與日俱增,睡眠品質、效率亦隨之低落。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白天嗜睡與精神不濟,影響工作與學習效率,甚至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症狀,且增加死亡率和意外事件。 傳統的睡眠問題治療方法,如藥物控制、外科手術、鼻罩的使用等,雖然有效,但較不爲患者所接受,而且亦可能產生些許負面影響。學者認爲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加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減少白天過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 sleep)及入睡時間,進而改善睡眠品質。因此藉由運動來改善睡眠品質不失爲輔助治療睡眠相關問題之可行方法。

被引用紀錄


陳曉琪(2016)。新北市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和體適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125
李建凱(2016)。高科技輪班人員睡前行為和睡眠品質之關聯〔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879
舒敬媛(2011)。老人運動階段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係:睡眠品質的中介影響〔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1/TMU.2011.00123
李珊慧、廖玟君(2023)。淺談慢性疾病與睡眠障礙源遠護理17(1),23-28。https://doi.org/10.6530/YYN.202303_17(1).0003
藍湘勻(2011)。癌症兒童住院期間與返家後睡眠品質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10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