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03.127
  • 期刊

大專體育教學中的情意系統

摘要


情意是人的感受、行爲傾向、態度與信念,性質上偏抽象而隱晦,就教學實務而言,不如技能教學或認知教學來得具體且系統化。但是我國大專體育教學多年來側重技能傳授而欠缺系統性地涵蓋「情意教學目標」,造成學習者在體育教學整體目標中的情意類項目,諸如「養成終身運動習慣」的效果上並不顯著。本文將情意學習歷程的連續性結構化爲情意教學系統,將情意學習歷程分爲「接收、反應、評價、組織與內化」五層次,並在大專院校共通的課程目標上舉出情意教學目標範例,說明一個大專學生在此架構中,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情意學習歷程。再以慢跑課程學生情意學習歷程爲例,闈釋體育教學在大專學生人格形成過程的重要性,以及情意教育必須和認知與技能教學合流的觀點。最後強調儘管學生在大專階段人格發展才逐漸成熟,但是各級學校體育教學中均應落實情意教學,以奠定優質國民品格發展基礎與彰顯體育教學在學生學習歷程中的貢獻。

參考文獻


吳茂昌(2005)。大專體育教育目標走向分析。大專體育。77,15-19。
沈六(2005)。情意教育。臺灣教育。636,2-12。
施添福、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輔導學系編(1984)。從地理教育課程的性質論地理教育教學的改善方向。國民教育輔導論叢。2,219-220。
施添福(1984)。認知教學目標在地理教育中的應用。中等教育。35(2),83-95。
施添福(1985)。地理教育的情意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整合的模式。地理教育研究報告。11,41-72。

被引用紀錄


林如瀚(2023)。運動心理學教學新思維:學生編撰案例的學習效益臺灣運動心理學報23(3),1-18。https://doi.org/10.6497/BSEPT.202311_23(3).0001
廖偉成、潘義祥(2023)。體育教學模式對社會與情緒學習影響之文獻回顧中華體育季刊37(2),147-160。https://doi.org/10.6223/qcpe.202306_37(2).0003
廖偉成、潘義祥(2023)。體育教學模式對社會與情緒學習影響之文獻回顧中華體育季刊,(印製中),1-15。https://doi.org/10.6223/qcpe.202305/PP.00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