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30.82
  • 期刊

運動介入對運動行為改變之探討-跨理論模式的應用

摘要


本文主要是透過蒐集相關研究文獻的方法以了解跨理論模式的理論基礎,並從應用跨理論模式設計的運動方案中比較其介入成效,供衛生與體育教育者採用之參考依據。結果發現:一、運動介入方式可分成:提供有助運動行爲改變的書面資料、分組討論與電話聯繫等介入方式;讓實驗參與者直接參與身體活動的介入方式與結合運動保健資訊與實際運動參與的介入方式三類;二、運動介入成效比較:結合靜態保健資訊與動態運動參與的介入方式最具成效;而直接參與運動的介入方式效果次之;僅提供書面資料、分組討論與電話聯繫等靜態資訊的介入方式成效最差;三、須設計符合每個人所處運動階段的「個別化」介入計畫,才能成功地促使個體運動行爲往規律的方向進展。

參考文獻


王蕙雯、張媚(2006)。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工作場所實施運動介人之成效。臺灣醫學。10(3),292-301。
林旭龍(2000)。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大學女生身體活動之主客觀評價的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麗鳳(2004)。大學生運動行為改變之研究:跨理論模式之追蹤應用(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卓俊辰(2001)。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臺北市:華泰。
卓玉蓮(2002)。應用跨理論模式促進國中學生身體活動:認知—行為教育介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被引用紀錄


陳文和、陳建樺、洪祺玲(2021)。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運動階段及睡眠品質對正向情緒之影響運動研究30(1),65-82。https://doi.org/10.6167/JSR.202106_30(1).00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