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7.46
  • 期刊

兩極化政治:解釋台灣2004總統大選

Bi-Polarizing the Politics: Explaining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wan

摘要


當民意的分佈是處於雙峰(bimodal)的狀態下,政黨則會去分別站在議題光譜的兩端,依賴各自選民的支持。而根據理性抉擇理論,選民事實上不一定有充份的時間收集政治資訊,因此在投票前需要一個明確的線索來幫助他們做出投票決定。我們假設,當政黨長期以來對於某項議題具有明確的立場,議題的兩極化可能發生;當兩極化政治發生時,個人的議題立場會影響其投票決定。為了驗證這兩個論點,我們檢視在2004年總統大選中台灣國家認同以及統獨議題如何轉換為公投議題,並且形成兩極化政治。研究結果顯示出「領或不領公投票」的兩極化確實發生,進而影響選舉投票行為。

並列摘要


When opinions are polarized in a bimodal pattern, parties will occupy the two poles of the political issue, retaining the support of the extremists. According to rational choice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voters have inadequate time to collect political information, thus they need a clear shortcut to reach decisions. Our first proposition is that issue polarizat ion will happen when political parties have long-term stances on certain issues. Our second proposition is that individual's issue position will decide one's voting behavior when polarization happens. To prove these two propositions, we examine how national identity and unification/independence issue transformed to the referendum issue in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Our finding shows that whether or not picking up the referendum ballots indeed turned a polarized issue and it influenced voting behavior.

參考文獻


王甫昌(1996)。台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年兩次挑戰高峰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1,129-209。
王振寰(1989)。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
王振寰(2003)。政策認同下的投票效用與選擇:空間投票理論在不同選舉制度間的比較。選舉研究。10(1),171-206。
民主進步黨網站
民主進步黨網站

被引用紀錄


杜兆倫(2018)。謠言分藍綠?政治傾向與社群媒體謠言傳播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490
陳譽文(2011)。選民與政治人物連結類型與其變遷 —以2004年及2008年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513
盧信宏(2011)。誰取代了侍從主義? 政治分歧與選制變遷下雲林縣政治連結的持續與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738
黃正杰(2009)。政治民主化與台灣對外僑務政策變遷:以對美國僑社政策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542
周宛蓉(2009)。台灣國會選制改革對政黨競爭形態的影響 邁向地方型或全國化的選舉競爭〔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133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