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223.53
  • 期刊

財務危機模型之規模、淨值市價比及動能與報酬之關聯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ze, Book to Market Ratio, Momentum and Return on Financial Distress Models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臺灣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樣本期間為2000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採用兩種不同財務危機模型建構下,區分出有高財務危機與低財務危機的公司,並且探討Z-score及O-score的規模、淨值市價比、動能與報酬的關聯。研究結果中發現無論在採用何種財務危機模型區分,且在控制規模或淨值市價比下,高財務危機公司的報酬皆小於低財務危機公司,表示市場對於高財務危機公司存在反應不足的現象。此外低財務危機或高財務危機皆會有動能的持續現象,而在迴歸分析中也可發現高財務危機公司會有持續較低的動能現象。顯示出臺灣股票市場對於壞消息存在反應不足的現象,導致股價無法反映真實價值,建議投資人應以低財務風險的投資組合較佳。

並列摘要


This study used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as samples. The research sample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8. Two different model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financial distress, including the Z-score and O-score models. We found that the Taiwan stock market is underreacted to bad news; therefore, it does not reflect the true value of the market. Consequestly, we recommend investors better construct investment portfolios of low financial risk.

參考文獻


吳文清譯(1995)。財務報表分析之理論、運用與解釋。臺北:臺灣西書出版社。
古永嘉、李鑑剛(1998)。臺灣股票市場報酬率之橫斷面與縱斷面混合分析。輔仁管理評論。5(1),77-96。
李春安、羅永進、蘇永裕(2006)。動能策略報酬、投資人情緒與景氣循環之研究。財務金融學刊。14(2),73-109。
李春旺、劉維琪、高孔廉(1989)。股價行為與規模效應: 臺灣股票市場實證研究。管理評論。99-121。
陳業寧、王衍智、許鴻英(2004)。臺灣企業財務危機之預測:信用評分法與選擇權評價法。風險管理學報。6(2),155-179。

被引用紀錄


莊乃君(2017)。獨立董事專業背景對企業財務風險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7.00691
陳慧智(2013)。重大訊息揭露缺失與投資人反應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300245
蘇郁升(2013)。低本益比投資策略於台股之應用〔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3.00124
張瑋琍(2011)。價廉物美的投資策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1373
蔡安琦(2012)。融資限制對企業財務危機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49576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