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50.80
  • 期刊

試論明清之際官方史料對崇禎帝評價的轉變問題

摘要


在中國歷代亡國之君的歷史評價之中,其變遷之多樣化,實無如崇禎帝的例子。然近人對崇禎帝之研究,多從著者本身立場出發論述崇禎帝的功過是非,頗有以今論古的意味。本文撰寫的重點,並不打算對崇禎帝的功過重新論斷,而企圖藉由後人對崇禎帝追諡內容的修定、以及清廷官方史料所存在著的種種問題爲線索,從一個政治與社會史的角度,以分析明清之際官方對崇禎帝評價的轉變問題,並論其變化背後所反映的時代特色。討論時間範圍始於崇禎帝殉國的l644年,下迄乾隆末1795年。文中主要指出,在明清之際約一百五十年間,官方對崇禎帝評價,自初期肯定崇禎帝德與同情其以身殉國的悲劇下場,轉變爲後期認爲崇禎之亡國,乃其個人昏庸不明、引用奸臣的報應。文中並指出,官方對崇禎帝評價的逐步貶抑,除了與明清更迭之際政治環境的轉變有關外,更與當時社會經濟問題密切相連。

關鍵字

崇禎 明末清初 諡法 廟號 諡號 人物評價

參考文獻


杜維運(1993)。中國史學史。臺北市:著者發行。
王樹槐()。
王仲孚(1982)。殷商覆亡原因試釋。國立臺灣師大歷史學報。10,1-17。
王仲孚(1993)。殷末的黨爭與覆亡。歷史月刊。70,30-35。
王健文(1994)。歷史解釋的現實意義—以漢人對秦政權興亡的詮釋與理解為例。新史學。5(4),79-124。

被引用紀錄


何幸真(2013)。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12014180341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