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00.179

摘要


現代醫學的進步,克服了許多疾病對人類生命的威脅,但終究克服不了生命最終的歸宿-死亡。尤其面對不可治癒之患者,任何的醫療措施對他而言,雖然能夠延長其生命(prolonging life),讓他活得久一點,但究其實可能只是延長死亡的過程(prolonging dying),讓他延後死亡罷了。嚴肅地面對此一問題,現代醫學乃產生了「典範的轉移」(paradigm shift),即以治癒(cure)為中心轉移為以關懷(care)為中心。這種不以疾病治癒為目標的臨終關懷(terminal care)新典範,具體地落實在日益受到重視的安寧療護(hospice)運動上。在醫學臨床上,一個有病將死的人,稱為「瀕死病人」(dying patient)。醫學上的臨終關懷,即是針對這些瀕死病人的安寧療護,透過積極性的生理痛苦的緩解,提供病患心理與靈性上的平安,以協助其達到優質死亡的善終。這種醫學上的臨終關懷,我們可稱之為「狹義的臨終關懷」。相對於此,淨土法門的臨終關懷則可名之為「廣義的臨終關懷」,因為每個人,就其生命的本質而言,實質上就是一個「瀕死的人」(dying person),不論其無病還是有病在身。淨土法門的助念往生是奠立在佛教生命哲學基礎上的臨終關懷方式,這與醫學臨終關懷背後的生命哲學大異其趣。臨終關懷的根本目的在使瀕死者得到善終,在醫學安寧療護上,此一目的體現為:透過積極性地緩解痛苦,而達到死亡前之美好的生命品質,讓瀕死者了無遺憾而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的盡頭。淨土法門的善終則是要讓死者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比於宗教的形上智慧,醫學臨終關懷上正確的做法,在淨土法門的臨終關懷上卻是有大害的。這其中最大的癥結在於二者對於病痛意義之差異性的理解,而此差異性理解又與其背後之生命觀密不可分。

關鍵字

臨終關懷 安寧療護 淨土法門 末法 念佛 信願行 往生 中有

被引用紀錄


楊彥芬(2008)。念佛療心:從一位佛教徒皈依的生命敘說探 討佛法和心理治療之間的關係〔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80000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