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4.132
  • 期刊

元氣包裹,化生天地八方-《太平經》神話思維的分析研究

Enveloping vitality, metamorphosing around all directions Ahaven heaven-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mythical thinking in "Tai Ping Jing"

摘要


《太平經》,是我國最早的道教經典。此書的來頭,具有神秘性故事性、及神話性,寓有神話思維。但是,其內容卻有嚴謹的邏輯結構,周延的理論體系,致能成為道教重要的經典。《太平經》的創生過程,除了神話性之外,期望藉此「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此書不僅有神話的特質,且有神話思維的內涵。《太平經》畢竟不是神話,是一部縝密完備,體系周全的經典。《太平經》的內容,其形上思維,是以「氣」作為範疇體系,並以「元氣」作為一切萬物的氣化之源,經由「陰陽氣」的對立轉化,相互變動,氣化萬物,生生不窮。而人類是「萬物之長」、「天地之神統」;內心一直有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意欲上合「元氣」。因此,主張以「守一」之方,體證及提煉「精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成為「無形委氣神人」,就達到了與「元氣」相合的目標。《太平經》,是我國最早的道教經典。此書的來頭,具有神秘性故事性、及神話性,寓有神話思維。但是,其內容卻有嚴的邏輯結構,周延的理論體系,致能成為道教重要的經典。有關《太平經》一書的最早記載,是南朝宋.范曄(398-445,47歲)的《後漢書》。其說東漢桓帝(132-168,36歲)延熹9(166)年,襄楷(?)上書曰:「臣前上琅邪(今山東省青島市)宮崇(?)受于吉神書,不合明聽。」襄楷所上的書籍,即是後來的《太平經》。是由宮崇得自於于吉的「神書」。王明(1911-1982,71歲),以現存《道藏》本《太平經》為依據,參照唐末閭丘方遠(?-902)《太平經鈔》10卷及其他27種引書加以校補,編成《太平經合校》,是目前《太平經》最佳版本。《太平經》的創生過程,除了神話性之外,期望藉此「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此書不僅有神話的特質,且有神話思維的內涵。《太平經》的神話的特性,最直接的呈現。就是明.羅貫中(約1280-1360,約80歲)《三國演義》第29回的〈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針對此書的主要傳授者于吉,具有神話性的推衍。《太平經》畢竟不是神話,是一部縝密完備,體系周全的經典。《太平經》的內容,其形上思維,是以「氣」作為範疇體系,並以「元氣」作為一切萬物的氣化之源,經由「陰陽氣」的對立轉化,相互變動,氣化萬物,生生不窮。而人類是「萬物之長」、「天地之神統」;內心一直有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意欲上合「元氣」。因此,主張以「守一」之方,體證及提煉「精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成為「無形委氣神人」,就達到了與「元氣」相合的目標。根此,《太平經》,從東漢流傳至今,其獨特性與深刻的意義與價值為:(一)神話式創作,辯證式的思維;(二)「元氣」包裹,化生天地八方;(三)「精氣」上合「元氣」,臻於永恆;(四)「守一」養氣保精,躬行踐履。

關鍵字

《太平經》 神話思維 于吉 元氣 精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