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8.16
  • 期刊

試論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學研究:兼評現階段之研究成果

摘要


本土心理學研究過去十幾年來的發展,已經由對它的肯定及認同,進入了「如何去進行」的階段。在探索「如何去進行」的過程中,許多人誤以爲到中國古典經典中去尋求一些傳統概念,然後把它們與現代心理學家所關心的問題強拉在一起就是在進行本土研究。本文嘗試藉回顧現階段已有的一些本土研究,來討論如何深化本土心理學研究這個問題。結論是:尋根並非爲了要尋根,尋根是爲了要更能貼切地了解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爲。因此,以適當的思維架構來連繫文化/歷史與現代人的心理及行爲,應該是深化本土研究的下一步驟。在本文第二部份中,作者提出一些連繫之可能途逕。

被引用紀錄


林佩瑾(2017)。學校和督導沒教的事--臺灣社會團體工作專業養成與發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0082
駱月絹(2015)。「盡人事/知天命」─華人努力階層模式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494
王怡文(2007)。本土社會信任理論模型的建構:環境決策過程中的社會信任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602
陳舜文(2005)。華人的社會目標與成就動機:以台灣大學生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2079
黃素菲(2000)。人生目標在諮商中改變歷程之個案詮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0581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