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89.0

摘要


本文以詮釋心理學取向的方法,解釋一個台灣離婚婦女如何對婚姻的悲怨進行論述。該受試者在六個不同的時間點敍説她離婚前後的故事,由研究者以其敍説的主題及反主題,找出她的敍説視框。依著時間的向度,分析其敍説視框的建構、解構與再建構的過程,使得她的結怨與解怨的動態過程得以明晰地呈現。

被引用紀錄


陳清輝(2007)。加油站物業管理模式初探〔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8/KSU.2007.00013
馬陽原(2006)。農產品行銷策略研究-以台南縣農業合作社為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8/KSU.2006.00048
曾淑君(2011)。回歸社區-擺盪在『迎』與『拒』的成年智能障礙者〔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NPUST.2011.00125
彭湘鈞(2016)。久病無孝子?生病長者之子女輩照顧者的人際苦痛及其轉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208
蔡雅慧(2005)。外籍母親與子女生活風格關係之反思-以小琉球漁民外籍配偶家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740476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