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206.68
  • 期刊

“離合”在青少年發展歷程的意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採用詮釋現象學的觀點,對曾經有離家經驗的少女訪談,以敍說資料的視框分析法,建構一套以青少年為主體的「離合」知識。本文首先澄清「離合」的知識位置,把「離」放回「離-合」的辯證關係來思考,認為人若不認識「相合」的初始性,就不會有「離」的意義發生。其次,「離合」被視為「個人以對方完成自己」的理解過程,其中有同一層次不同階段的理解,也有在不同層次的理解。本研究從框視分析可得到三個階段的視框:第一階段為青少女界域的移動,是從與父母相合的界域逐漸移到友輩的界域;第二階段是此移動所引起的父母的反離運動;第三階段是父母的「反離」所引起的少女的反動,此階段為少女「理解」的轉捩點,決定了少女要走多遠的理解發展,她們可能回歸父母的「共合界域」,也可能產生獨立的新視框。但是,第三階段並不是退回理解的原點,相反的,第三階段的視框是走進理解的第二層次的循環。因此,「離」的發展三階段,涉及了第一、二層次理解循環的發生。「離-合」是一個不斷辯證的歷程,以理解的循環和視框階段的移動來說明此歷程,是嘗試建構以青少女為主體的「離-合」的知識。

被引用紀錄


陳重佑(2009)。成年男性父子衝突中的「離」與「合」:以象徵隱喻圖卡為媒介之敘說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968
周麗玉(1999)。青少年與母親離合關係與變化歷程之研究---以一個曾經自殺青少女的生命史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01485
吳思霈(2003)。高中生異性交往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4501
李瑞婷(2007)。成年前期子女與退休父母的親子離合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74910
蕭欣瑋(2008)。反髮禁運動中青少年的自主發展動力〔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7082008235823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