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9.88
  • 期刊

賄賂罪對價關係之實證研究-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Quid Pro Quo Relationship in the Crime of Bribery-Brief Comments on the Relevant Cases of Taiwan Supreme Court

摘要


我國近年來多起刑法賄賂罪及貪污治罪條例賄賂罪案件之成罪與否,皆繫於法院就「對價關係」存否之判斷。然而,所謂「對價關係」並非法條所明文規範之概念,而係我國最高法院透過判例所確立之賄賂罪不法內涵,但因最高法院並未就「對價關係」建立明確的定義、範園,最高法院雖於個別案件審理時,陸續提出諸多用於審查「對價關係」存否之因素,但於案件事實中運用各該因素時,竟仍莫衷一是,審查相同因素之結果亦未必獲致相同之判斷。是以各級法院在認定個案中「對價關係」存否時各行其是,甚至在事實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各級法院亦可能做出大相逕庭之判斷。本文嘗試透過整理分析最高法院判決,歸納最高法院在個案中判斷「對價關係」時之審查因素,了解其實際運用時之困境,並嘗試建立適切之「對價關係」審查標準,企圖透過審查標準之建立,修正最高法院有關「對價關係」審查因素之運用方式,以供我國司法實務及立法者參考。

參考文獻


甘添貴(2009)。刑法各論上冊。台北:三民。
羅清俊(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打開天窗說量化。威仕曼文化。
Strauss, Anselm、Corbin, Juliet、吳芝儀譯、廖梅花譯(2008)。紮根理論研究方法。濤石文化。
Ritchie, Jane編、Lewis, Jane編、藍毓仁譯(2008)。質性研究方法。巨流。
林山田(1979)。貪污犯罪學與刑法賄賂罪之研究。輔仁學誌法商學院之部。11,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