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22.4
  • 期刊

以肌能系貼布介入提升腦性麻痺孩童粗大動作之運動表現:個案報告

Kinesio Taping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Gross Motor Performance of Cerebral Palsy Child: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腦性麻痺孩童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模組(ICF Model),往往在身體功能與結構(body functions and structure)中因為患肢肌肉張力異常、造成動作障礙,例如因踝蹠屈肌群(ankle plantar flexor)高張而無法獨立由站姿蹲下且維持蹲姿,進而有活動受限(activity),例如無法獨立使用蹲式廁所,導致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受影響,無法跟著家人或朋友到只有蹲式廁所的賣場購物。肌能系貼布是具有縱軸彈性的非藥性貼布,透過貼紮的方向性與貼布拉張張力能達到誘發或抑制軟組織的效果,常用於骨科範疇,本篇期望透過肌能系貼布介入腦性麻痺孩童抑制不正常張力以改善活動受限以及提升社會參與。方法:此次以肌能系貼布介入6歲半的痙攣型雙側下肢腦性麻痺孩童,GMFCS II,貼紮方法如下:雙側脛前肌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s)施行誘發I型貼法,張力30%,由脛骨近端外側為錨點,第一蹠骨為止點;雙側腓骨長短肌(peroneus longus and brevis muscles)施行誘發I型貼法,張力30%,由腓骨頭為錨點,繞過足底附著第一蹠骨為止點;雙側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s)施行抑制Y型貼法,張力15%,以跟骨為錨點,脛骨近端後側為止點。動作表現評量使用粗動作功能評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來評估當天貼紮前後動作表現差異。結果:於前測粗動作功能評估量表原始總分241分,A類51/51、B類60/60、C類42/42、D類31/39、E類57/72;貼紮後後測原始總分249分,A類51/51、B類60/60、C類42/42、D類34/39、E類62/72。結論:貼紮前後的動作表現得分在站姿坐下、站姿蹲下、站姿拾物、向前交替走直線、右腳跨障礙物、兩腳同時跳、上樓梯、由高處跳下項目有進步。將此個案的目標範圍(goal area)D、E類達成百分比來作比較,貼紮前為79.4%、貼紮後為86.7%,貼紮後粗大動作之運動表現有明顯進步,但此報告為同日介入前後之評估,無法排除前後測學習效應,未來在設計上應拉長前後測的時間,盡量減少練習後的學習效應。臨床意義:臨床上在對痙攣型腦性麻痺孩童進行動作訓練前,常常會先以反射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on pattern, RIP)先降低不正常高張,增進治療期間的部分動作表現;使用肌能系貼布貼紮,也能夠立即增進粗大動作之運動表現,不僅有助於在治療室內的治療效率,也因為肌能系貼布能附著於個案身上留置3 ~ 4日,使孩童延續治療成效使在治療室外也能有較好的社會參與能力。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