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2.51.241
  • 期刊

影片教學及角色扮演對物理治療實習生溝通能力及學習滿意度探討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sing Video and Role Play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Pa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 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Leaning Satisfaction in Undergrated Physical Therapy Intern

摘要


背景與目的:兒童實習物理治療中的溝通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環,特別如何與家長和個案溝通及衛教說明,並且將活動放入日常生活活動中是目前的趨勢,但是如何能夠作有效的溝通一直是教學中很缺乏的,特別是目前也很少的時間專門對溝通能力作訓練。作者參考Fannie和George Shaftels於1967年所建立的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角色扮演強調以行動來處理問題,必須有些學生扮演角色,有些學生觀察。在扮演中個人要設身處地與他人互動,從中激發種種感受,以作為之後的分析基礎。在醫病溝通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扮演的歷程中提供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以幫助學生洞察醫病關係的態度、價值、知覺,探討發生的情感,甚至於發展解決醫病溝通困境及問題的技巧與態度。本篇目的為評估學生在接受此方式的教學方法後的溝通技巧是否進步及對此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方法:參考Joyner和Young於2006年的實際將角色扮演模式運用於醫學生的教學活動之中,並提出12個實施要點,包含:事前準備、釐清學習目標、建立醫療案例、整合角色扮演的場景劇本、足夠的時間、全部參與、定義基本規則、讓觀察者有事做、結構化的評量量表、確認參與者都得到報告及回饋、鼓勵反思、保持幽默感。在總共15位物理治療實習生臨床學習中利用常見的個案狀況錄影,學生看完影片學生自己先互相練習並且加入溝通的部分-包括如何跟家屬溝通,了解家屬的問題和目標,再跟老師練習,和老師互相討論,再進行回饋評鑑與省思。老師覺得學生通過後再實際跟個案及家屬實作。第一週和第六週用:(1)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CEX)(每1項為1~6分),其中包含溝通技巧、治療後衛教;(2)教師和學生滿意度(1~10分)並使用配對t檢定比較教學前後是否有差異。結果:溝通能力前測平均為3.8 ± 0.56,溝通能力後測平均為4.4± 0.73,學生滿意度前測平均為6.66 ± 0.97,學生滿意度後測平均為7.73 ± 0.88。統計結果溝通能力後測分數與後測總分呈現高度正相關(r =0.844, p < 0.05)溝通分數差異與總分差異成高度正相關(r = 0.713, p = 0.003)。溝通能力後測成績與學習滿意度呈現中度正相關(r = 0.614, p= 0.015)、與兒童Mini-CEX總分呈現高度正相關(r = 0.844, p < 0.005)。結論: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整體表現有高度相關性,溝通能力也與學習的滿意度有相關。表示溝通能力影響整體的學習表現。透過影片教學、角色扮演可以提升溝通能力、學習整體效果及學習滿意度。臨床意義:臨床上對於溝通能力的訓練可以使用影片及角色扮演,藉由教導、示範、練習並雙向回饋和反思來提升實習生的溝通能力及技巧,期待藉由更實證及更有效的方式來提升溝通能力並且提升整體的學習成效。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倪麗芬、王瑜欣、林秋子、鍾芬芳(2018)。戲劇融入教學於護生實習之應用源遠護理12(3),20-25。https://doi.org/10.6530/YYN.201811_12(3).00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