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14.142
  • 期刊

【論文摘要】軀幹運動訓練對於亞急性與慢性中風患者之平衡及功能性能力的成效: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Trunk Exercise on Balance and Functional Ability in Subacute and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Case Reports

摘要


背景與目的:軀幹是身體的中軸,使我們能維持直立姿勢、調整重心轉移、提供肢體活動或做出平衡反應時所需的穩定性。中風患者除了偏癱側的手腳功能受損外,也常伴隨軀幹無力及控制差的表現。過去研究顯示,中風患者的軀幹肌肉活化速度較慢、時序不同步、軀幹本體覺異常,進行坐姿前伸動作時,常出現骨盆往前傾斜較小、壓力中心點(center of pressure)位移較小、雙腳承重程度較少的問題。軀幹控制能力與平衡能力、行走速度、步態、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相關性,且可作為中風患者住院天數長短及功能性能力表現的早期預測因子。針對中風患者的復健,常著重於肢體的誘發與功能性能力的促進,軀幹控制訓練則較少被強調,因此,本篇個案報告目的為探討軀幹運動訓練(trunk training exercise)對於不同階段中風患者之平衡與功能性能力恢復的成效。方法:共收取3位中風病人,發病時間分別為5、10、13個月,患側下肢動作皆為布朗斯壯階段(Brunnstrom stage)第四期,肌力介於fair-至fair,動態坐姿平衡佳,但動作表現不佳,動態站姿平衡尚可。平躺至坐起需輕至中度協助,坐到站需輕至中度協助,行走需密切看守(close guard)至輕度協助。軀幹損傷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分別為3、14、7分,柏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為6、42、28分,起立行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為102、24、29 sec。物理治療計畫為每次60分鐘、每週2次、為期8週的軀幹運動訓練,動作內容包含仰躺抬臀及上軀幹彎曲旋轉,坐姿軀幹彎曲伸直、側彎和伸取。結果:經過8週的軀幹運動訓練後,平躺至坐起及坐到站僅需監督至輕度協助,行走需監督至接觸性看守(contact guard)。軀幹損傷量表分別為5、18、10分,其中以動態次項目進步最多且動作過程中較少出現代償動作。柏格氏平衡量表為11、49、38分,起立行走測試為92、20、20 sec,且治療前後之分數差異皆達最小可偵測變化值(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結論:針對亞急性及慢性中風患者,軀幹運動訓練可增進軀幹動作表現、靜態和動態的平衡能力,以及從床上坐起、坐至站、行走的功能性能力。臨床意義:軀幹是連結與協調上下肢體的基礎,對於中風患者的復健介入,除了肢體動作的誘發外,也需強調軀幹控制訓練,若軀幹能提供好的穩定度,有助於上下肢張力正常化、避免不必要的代償動作、節省能量消耗,使功能性表現達最佳化,增加個案的生活獨立性並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