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26.105
  • 期刊

【論文摘要】早期介入低強度脈衝型超音波促進臂神經叢損傷功能性恢復的效果

【論文摘要】Early Intervention of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Brachial Plexus Injury

摘要


背景與目的:臂神經叢損傷(brachial plexus injury, BPI)是一種嚴重的上肢神經傷害,主要常見於外傷或車禍事故中。造成BPI的主要原因為神經被過度牽拉(overstretch)造成的損傷,病人會有運動功能及感覺功能異常等問題。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主要以保護神經二度拉傷及疼痛治療為主。目前而言,早期積極介入具神經修復效果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則較少。治療性超音波對於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神經再生及改善感覺異常有正向的效果;但由於治療性超音波引發的熱效應,早期介入易造成受損神經發炎反應。低強度脈衝型超音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以非熱效應為主,可促進骨折癒合及軟組織修復等,但針對神經損傷的修復,則仍未有一致性的結論。因此,本研究擬利用大鼠BPI動物模式,探討早期介入LIPUS對於降低BPI引起的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之可行性。方法:以16隻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250~300 g)作為實驗動物,在鎖骨下處找出臂神經叢分支,並進行神經牽拉之破壞手術。依照LIPUS治療方式,將動物隨機分成兩組:BPI + LIPUS(n = 8)及BPI + sham-LIPUS(n = 8)。在手術後3天開始介入LIPUS(1 MHz, 100 mW/cm^2, 20% of pulsed mode)或sham-LIPUS(0 mW/cm^2)治療,每次5分鐘,持續14天。在手術前、術後第3、7、14、21及28天進行機械壓力閾值、冷覺閾值、熱覺閾值、行走步印、清理行為(grooming)、電生理等測試。結果:BPI手術後,兩組動物的評估數據均較術前有明顯差異(p< 0.05),即BPI動物的機械壓力閾值、冷覺閾值、熱覺閾值及電生理刺激閾值明顯升高(p < 0.05),前足步印指間寬及掌長數據與動物清理行為次數則明顯減少(p < 0.05)。經過LIPUS治療後,BPI + LIPUS組動物的機械壓力閾值、冷覺閾值、熱覺閾值及電生理刺激閾值有顯著下降(p < 0.05),且與BPI + sham-LIPUS組有明顯差異。而前足步印指間寬與掌長及清理行為次數則與BPI + sham-LIPUS組無顯著差異(p > 0.05)。結論:結果顯示早期介入LIPUS可以改善BPI造成的疼痛及冷熱覺異常,但對運動神經功能恢復則較無顯著效果。臨床意義:早期介入LIPUS可促進BPI動物的感覺功能恢復,可作為LIPUS的實證醫學證據,提供臨床上早期介入BPI輔助治療的參考策略之一。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