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2.214
  • 期刊

【論文摘要】探討回家運動執行率對久坐型態工作者的慢性非特異性頸部疼痛之效益

【論文摘要】The Effect of Home Exercise Compliance on the Sedentary Worker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

摘要


背景與目的:頸痛是常見的肌肉骨骼問題,回家運動被認為是延續物理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然而鮮少有研究探討回家運動頻率對疼痛與失能的影響。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回家運動執行率與久坐工作型態之慢性非特異性頸痛個案之疼痛與失能改善之關聯。方法:我們從慈濟志業體招募50位有慢性頸部疼痛、頸部失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小於20分且未曾接受過治療的行政同仁。其中3位因為疫情因素未完成實驗。介入內容為每週兩次、每次30分鐘的物理治療師一對一運動指導,並要求每天進行回家運動,之後以回報運動次數小於兩次與大於等於兩次分為低頻率運動組與高頻率運動組分組分析。介入前、後記錄疼痛指數(Visual Analog Score, VAS)、恐懼迴避信念量表(Fear-Avoidance Beliefs Questionnaire, FABQ)及NDI。利用雙因子重複量測變異數分析與Bonferroni檢定進行事後分析,p值<0.05視為統計顯著差異。結果:高頻率運動組在治療後的VAS(95%CI=[2.37-4.30])、NDI(95%CI=[6.82-9.68])與FABQ(95%CI=[1.17-11.25])皆顯著下降;低頻率運動組僅在VAS(95%CI=[2.54-4.16])與NDI(95%CI=[4.14-7.77])於治療後顯著改善。兩組僅在NDI改善幅度(95%CI=[1.82-2.76])上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論:頸痛輕度失能久坐工作者在接受物理治療師專業運動治療指導後,回家運動頻率高低主要影響為頸痛失能改善,對於疼痛或恐懼迴避信念沒有差異。臨床意義: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運動治療後回家運動項目給予頻率之參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