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14.55
  • 期刊

打造臺北市海綿城市-以市區道路人行道透水性鋪面之透水率及都市效能為例

摘要


都市的開發及土地的利用使得地表不透水的面積增加,促使都市的水文環境遭到破壞,降雨大部分以逕流的方式流出,地表無法吸收水分、蒸發散量減少,使得都市引發熱島效應。加上全球暖化、集中降雨頻仍,打造臺北市為一海綿城市,以因應面臨旱澇交替現象,實為刻不容緩之事。除了公園、廣場、學校及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已展開透水面層之工程建設外,道路絕不可缺席,以往國內市區道路設計多採用柔性路面設計準則,常以不透水的方式進行鋪面結構設計。臺北市展開道路透排水鋪面工程,一則解決道路積水現象,減輕排水系統負荷同時可補充地下水,以減少熱島效應。本研究取透水性鋪面鋪設於公共建設之道路與人行道,目前常見有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JW工法及透水地磚等。本研究(報告)利用在透水性鋪面安全性與服務效能皆具一般以上水準之前提下,以其特性來解決因地面逕流而產生的積水現象,並增加深層入滲以減輕排水系統負荷,同時可補充地下水,減少都市之熱島效應。臺北市至104年底道路鋪設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約43,470平方公尺,人行道鋪設透水性混凝土地磚約29,389平方公尺,其安全性、平整度、消滅噪音及透水性皆有良好效果,本結論將作為爾後市區維護道路及人行道之參考。惟考慮時間與使用等因素下,孔隙填滿造成透水率下降,爾後市區道路清洗整潔頻率為一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