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30.107
  • 期刊
  • OpenAccess

帕森思社會學說之新評價

摘要


本文析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影響世界最大強權的美國之社會學說。帕森思的社會行動理論,係綜合涂爾幹、韋伯、巴雷圖與馬歇爾的學說,修改了他同代社會學家單單接受功利主義、自由主義與進化論的偏頗。中年之後他發展社會體系論,強調社會次級體系與群際互動關係。晚年則在討論西方社會的演展中,凸顯美國社會之發展,視新大陸無其為社會的自由主義之落實。儘管帕氏極力避免陷於道德意識形態的窠臼,但他衛護西方以社會整體為主的自由派之文明,顯示其社會學說也難以跳脫價值判斷。本文之重新評價,在於指陳他的社會理論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的興衰,固然受到世局與思潮的衝擊,卻也種因於帕森思不肯明白宣示其學說背後的道德與政治主張。在經歷了1960年代末學潮、反越戰、種族、環保運動與其他的社會運動,而學界誤會帕氏學說為擁護資本主義體制,辯解西方主流文明,是故重新檢視其學說之價值而予以通當的評斷,似有必要。

被引用紀錄


蔡明志(2012)。我國國會主決議之政治分析:以立法院第七屆經濟委員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506
陳霞素(2010)。人口販運有關性剝削判決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590
高樹人(2009)。司法審查中平等權之研究 -- 比較法觀點〔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435
張書榜(2009)。賀爾德思想的析辨-特重歷史哲學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073
柯青雲(2006)。法律系統的形成、運作及特色—盧曼系統理論取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15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