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14.32
  • 期刊

試論佛教勸善書的道德教化思想-以《目連寶卷》、《自知錄》為例

摘要


宗教思想大抵以勸人向善為宗旨,以中國佛道兩教而言,在傳統社會中,不僅弘揚其教義思想,以渡化社會大眾,亦需承擔教化世俗大眾的責任,以宗教思想來教化人民為善去惡,發展為穩定社會人心的宗教力量。然而,在傳統社會中的宗教徒是以社會中、下階層的世俗大眾佔大多數,故宗教道德教化思想若需廣泛與普及的傳播,不能倚賴艱澀深奧的宗教經典,而侷限於知識分子之間,必須通過「世俗化」的改變,發展出具備簡單易懂的思想內容,以及具備功利實用的傳播方式,以適應一般世俗大眾的程度與需求,有效的引導世俗大眾誠心遵守奉行,達到宗教教化人心的社會功能。因此,佛道兩教大量的發展出具備這類顯著特點的善書,諸如:各種勸善詩歌、勸善文、善書、勸善圖、功過格、寶卷等宣揚道德教化思想的勸善作品,這類宗教勸善作品的思想內容,大多不離儒家道德倫理、道教的善惡有報、佛教的因果報應,體現「三教合一」的思想特色。本文擬以「功過格」與「寶卷」兩種具有佛教特色的善書,探討佛教道德教化思想的內容與特色。

關鍵字

佛教 勸善書 道德教化

參考文獻


先秦 荀子(1983)。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
魏王弼注(1996)。老子註。台北:藝文印書館。
漢孔安國傳(2001)。尚書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魏王弼、韓康伯注(2001)。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