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221.52
  • 期刊
  • OpenAccess

國家認同的虛與實:以「全馬華團爭取公民權大會」為例

Virtual and Reality of National Identity: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National Congress of Delegates of Malayan Chinese Registered Societies Struggle for Citizenship

摘要


1950年代的馬來亞正處於緊急狀態的關鍵時期,1948年發起武裝鬥爭的馬來亞共產黨(馬共),面對有關當局嚴厲的剿共行動,於1950年代逐漸北移至馬泰邊區建立其根據地。馬共的式微以及國際冷戰局勢的改變,促成了1955年華玲和談的舉行,同時也加速了馬來亞獨立的進程。面對國內外局勢的變化,馬來亞華人社會在國家認同和公民權爭取上也出現了明顯的轉變。1956年4月,在林連玉的穿針引線下,馬來亞華人社團舉辦了「全馬華團爭取公民權大會」,並獲得454個華團支持且派出約一千餘名代表出席。全馬華團爭取公民權大會上通過了四大議案,要求即將取得獨立的馬來亞政府同意:一、當地出生即為當然公民;二、在本邦居留五年者,得申請成為公民,免受語言考試;三、凡公民權利與義務一律平等;四、列巫、華、印為官方語文;作為華社成為馬來亞公民的主要訴求。本文以全馬華團爭取公民權大會為例,論述馬來西亞華人本土意識的發展和對國家認同的轉變,最終成功地成為創建這個新興國家的一份子。隨著馬來西亞族群政治的發展,作為馬來西亞華人國家認同表現的公民權,卻一度被質疑其愛國的真實性,以致馬來西亞華人被迫在真實情感與虛擬認同不均等的困境下掙扎求存。

參考文獻


王國璋(2014)く真實與虛幻:馬來西亞華人公民地位與人權論述〉。見載陳鴻瑜主編《海外華人公民權與人權》。臺北:華僑協會總會。頁 301- 330 •
安德森(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吳叡人譯)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朱齊英(2009)《馬來西亞民族運動史料選輯》。吉隆玻:馬來亞勞工黨黨史工委會。
林連玉(1990) 《風雨十八年(下):林連玉記事錄》。吉隆玻:林連玉基金委員會。
姚麗芳(2014)く林連玉與公民權〉 《東方日報》,11 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