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57.186
  • 期刊

後新儒學的新思考:從「外王」到「內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可能

摘要


本論文對於原先儒學由「內聖」到「外王」的思考,將做一大逆轉,而指出-從「外王」到「內聖」的一個嶄新可能。筆者多年來以「血緣性縱貫軸」爲核心來詮釋中國傳統社會,並提出批評;對比而言,當前的台灣已進至一以「人際性互動軸」爲核心的「公民社會」。於傳統血緣性縱貫軸的社會,而有-從「內聖」到「外王」的結構,人際性互動軸的社會則爲一-從「外王」到「內聖」的嶄新可能。再者,筆者將指出原先-從「內聖」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養」爲中心,而遺棄了「社會公義」;相反地,-從「外王」到「內聖」,則不再是「大公無私」,而是「公私分明」,對於「心性修養」與「社會公義」有一恰當的衡定。筆者以爲這是後新儒學的嶄新思考。

關鍵字

內聖 外王 心性修養 社會公義 後新儒學

參考文獻


林安梧(1999)。台灣文化治療:通識教育現象學引論。台北:黎明文化。
林安梧(1996)。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台北:幼獅文化。
莊子天下篇
(1981)。劉子全書及遺編。日本國京都:中文出版社。
林安梧(1987)。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

被引用紀錄


向鴻全(2006)。真德秀及其《大學衍義》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3504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