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12.211
  • 期刊

作為「自然之理」的聲無哀樂-嵇康《聲無哀樂論》的一種解讀

摘要


嵇康《聲無哀樂論》旨在追問音樂的「自然之理」,「自然之理」只有理性思維才能把握,元氣是音樂產生的本原,莊學與玄學是「聲無哀樂」的哲學基礎,情是人自身的生存體驗,聲是具有「自然之和」的純形式,「和聲無象」滌盡了音樂中的情感倫理政教風俗內容,革除了傳統「樂象觀」的部分意涵,凸現「曲度」的審美價值,音樂形式是音樂美的來源,音樂真正走向藝術的自覺,構成魏晉藝術自覺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戴明揚(1962)。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彭鐸(1985)。潛夫論箋校證。中華書局。
嚴可均輯(1958)。全三國文。中華書局。
(1980)。十三經註疏。中華書局。
于民(1984)。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中華書局。

被引用紀錄


蔡佩書(2012)。嵇康〈琴賦〉研究──兼與〈聲無哀樂論〉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139
李東勳(2010)。詩畫理趣一致管窺--以王魚洋神韻說為考察重點〔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134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