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3.150
  • 期刊

荀子「化性起偽」如何可能?-從「心」的能知、能治意義談起

How is Xunzi's Thesis of Transforming Human Nature by Human Activity (Hua Xing Qi Wei Possible?- A Discussion on the Cognitive and Control Capability of the Human Heart

摘要


荀子認為聖人「化性起偽」,確立禮義、制定法度,而聖人跟一般人一樣的是「性」,不同的地方是在於「偽」。「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性」被化起偽,須靠「心」的思慮,使固無禮義之「性」,思慮而求知之。我們可以歸納:荀子一方面肯定客觀禮義師法的重要,另一方面也強調在繼承、蹈循禮的過程中,人的主體能動之價值意義。人們透過思慮選擇、判斷,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義;又在踐履中隨時不間斷地參照禮義,回過來使我們的心更加認知禮義。對荀子而言,道德實踐的主觀依據,落實在「心」上,但心本於性,為性之一環,那麼「心」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會外於「性」?又會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反過來治其「性」?本文以為「心」能「治性」的前提是,心「虛壹而靜」的工夫,須經由心的修養,然後成就「化性起偽」。那麼結合著「心」之性論,「化性起偽」的命題又是否能夠普遍必然-即「塗之人可以為禹」?以上,皆是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

關鍵字

荀子 心論 天君 化性起偽 虛壹而靜

參考文獻


牟宗三(2006)。名家與荀子。臺北:學生書局。
唐君毅(2006)。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學生書局。
徐復觀(2007)。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商務。
劉又銘()。
路德斌(2010)。荀子與儒家哲學。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