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3.223
  • 期刊

論仁愛的主體間性

A Study on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Benevolence

摘要


仁愛的核心是「我-他」之愛,強調由己推人,體現為愛己、愛人、愛物。但在仁愛的發用過程中,仁愛不僅注重我對他人的愛,同時也強調對象主體對我之愛的感通與回應,即「他-我」之愛。因此,仁愛是「我-他-我」的主體間性的愛。此雙向過程生成仁愛的互為境遇,構成早期儒家的雙向倫理特徵。仁愛主體間性將每一個個體都視為與「我」一樣具有「不忍之心」的主體,強調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互為目的,對當代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仁愛回向性的研究,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推進,以並能形成系統的理論闡發,使仁愛的回向性價值在儒學現代化的構建中也能得以張揚。

關鍵字

仁愛 主體間性 人我 天人

參考文獻


郭湛(2001)。論主體間性或交互主體性。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3),34。
傅偉勳(1989)。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王曉東(2004)。西方哲學主體間性理論批判─一種形態學視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向世陵(2016)。儒家的仁愛─博愛觀念與親社會行為。中國哲學史。2016(3)
段玉裁(1997)。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