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6.254
  • 期刊

從《中論頌.分析聖諦》看空性、有無及二諦

Emptiness, Being and Nonbeing-Two Truth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nalysis of the Noble Truths" of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摘要


本文考察的是西德里茨、桂紹隆所著《龍樹的中道:中論頌》第廿四章〈分析聖諦〉,從中提煉出龍樹中論思想裡的三個概念:空性、有無、二諦。一、空性乃破除諸法自性、即執世俗實在為究竟實在的否定性方法。二、「有」、「無」都是世俗實在,由此或可形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形而上學,龍樹的中道同時破斥「有」、「無」兩種極端見解。三、龍樹區分出「世俗真理」與「究竟真理」:「世俗真理」即「緣起說」,「究竟真理」即「空性說」。二諦並非兩個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不同層次:就世俗意義而言,一切法是緣生法;就究竟意義而言,一切法空。設立「究竟真理」的作用有二:(一)單純否定;(二)假借指示。「究竟真理」的作用僅僅是以「反面」的效果昭示出「世俗真理」並非究竟真實的,本身並未給我們提供出任何肯定性的目標和方向。總之,「空性」、「無自性」、「究竟真理」作為否定而言,皆為「單純的否定」,而非「肯定的否定」,這意味著龍樹並未試圖提供給我們一個所謂「沒有自性」的世界或者境界,而只是說「諸法有自性」是說不通的。

關鍵字

龍樹 中論頌 緣起 空性 二諦

參考文獻


葉少勇《中論頌:梵藏漢合校.導讀.譯注》(上海:中西書局,2011),前言,p.13。
Siderits, M. & Katsura, S. (2013). Nāgārjuna's Middle Way: The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p.11.
桂紹隆、馬克.西德里茨編撰,方怡蓉譯《中觀:解讀龍樹菩薩〈中論〉27 道題》(臺北:橡實文化出版;大雁出版基地發行,2015),p.265
何建興撰〈龍樹〉,王一奇編《華文哲學百科》(2019),URL=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龍樹。
《大乘廣百論釋論》,《大正藏》冊30,p.187b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