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45.90
  • 期刊

從陽明對「必有事焉」的詮釋論析其心學對孟子的繼承與發展

Wang Yangming'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ncius' Theory of Mind-Reconsider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to Do"

摘要


儒家傳統之「心學」嚴格來說是始於孟子,而完成於陽明的。而這一脈相傳的傳統實是陽明通過對孟子「必有事焉」的詮釋以建立起他的「致良知」之教而完成的。首先,陽明先闡述「致良知」與「必有事」的關係,認為「必有事」只是「集義」,而「集義」只是「致良知」,「致良知是必有事的工夫」。接著,論述心事關係,「心事無二」,「心外無理,心外無事」,從而提出在具體現實生活中的生活態度必須從「事上磨」。進而提出「心外無事」的「心學」主張,以完成其「致良知」之教。因此,通過陽明對「必有事」的分析,可以明白陽明對孟子「必有事」的詮釋脈絡,及其對孟子「心學」的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宋)朱熹撰,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語類.第卷八》,《朱子全書》第14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9,P.296。
(明)王守仁撰,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9(2021.4 重印),P.1070。
陳榮捷著,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重慶:重慶出版社,2017.3(2020.8 重印),P.216。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2(2014.5 重印),P.193。
(明)王守仁撰,吳光等編校《與王純甫書二》,《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9(2021.4 重印),P.175。

延伸閱讀